关于艾滋病的几个常识
-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严重的流行病之一。艾滋病病毒(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毒。艾滋病病毒最早发现于 1981的中非边远地区,然后就席卷全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感染了数百万人。
艾滋病病毒像所有病毒一样是存活与无法存活的分界线。病毒缺少人类细胞用来支持生命的化学系统。所以,艾滋病病毒需要宿主细胞以保持生命并复制。为了复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创造新的病毒粒子,这些粒子把病毒带到新的细胞中。
艾滋病病毒感染一种独特类型的免疫系统细胞。该细胞称为CD4+T细胞,也叫做T辅助细胞(有关T细胞的详细信息,请参见免疫系统工作原理)。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身体,就朝淋巴组织运动,以便在淋巴组织中找到T 辅助细胞。T辅助细胞一旦受感染就转变成艾滋病病毒复制细胞。在健康人体内,通常每1 毫升血液中含有1百万个T细胞。
新复制的病毒粒子感染其他T辅助细胞,导致人的T辅助细胞计数慢慢减少。T辅助细胞在身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所以T辅助细胞的缺乏会危害免疫系统。当一个人的T辅助细胞计数减少到每1毫升血液20万个细胞以下时,这个人就被认为患了艾滋病。据疾病控制中心(CDC)所说,艾滋病的患病要花大约2到15年,但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所有人中约有半数将在感染后的10年内患上艾滋病。
没有人明确地说是死于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的人死于感染,因为其免疫系统被削弱。艾滋病病人会像死于癌症一样容易地死于感冒。患者不能战胜感染,最终会死于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对于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来说是能够快速康复的。
避孕套有防艾滋的效果吗?
在很多“艾滋病预防措施”中,都有这样一条:“提倡使用避孕套”。使用避孕套真的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毒吗?
或者我们可以换个问法:如果你有机会跟梦寐以求的对象发生性关系,但他/她感染了艾滋病毒,你是否愿意和他/她凭借避孕套的保护做爱?
众多避孕套推广者的答案是:不愿意。
顾名思义,避孕套的初衷只是为了避免性行为过程中双方体液和生殖细胞的交流,从而大大降低女方的意外受孕几率。但需知,即使是这个最本质的目的,也存在2%以上的失败几率。
更何况,艾滋病毒的体积足足比精子体积小了2000倍。即使在整个过程中,避孕套保持完整,艾滋病毒仍有可能经由避孕套上不易觉察的微小缝隙,进入对方体内,并通过轻微擦伤造成的伤口,进入血液,导致对方的感染。
和意外受孕相比,艾滋病毒的危险性复杂得多。除了事件发生的外部环境,更体现在艾滋病毒感染过程的本身。
比如:女性每月只有一次排卵,因此只有发生在排卵期的性行为才会导致怀孕,而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却不受日程限制;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通道只有一条,艾滋病毒却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上任何的伤口进入人体;怀孕只会发生在女性的一方,而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却是男女不限(不公平的是,出于生殖器官结构的原因,女性感染艾滋病毒的机会是男性的3倍以上),等等。
可见,不论是从接触部位还是时机看,使用避孕套的过程中,感染艾滋病都比意外怀孕的几率高出许多(当然前提是其中一方是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因此,在艾滋病的预防方面,使用避孕套只能是聊胜于无,但绝非安全百分百。而最关键的是,一旦意外发生,怀孕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补救,艾滋病毒的感染却无法挽回。
为什么男同性恋性行为更容易传播艾滋病?
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在中国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居第二位,仅此于吸毒。为什么偏偏是男性同性恋呢?
首先,男同性恋大多没有固定的性伴侣。“拥有多名性伴侣”往往是感染艾滋病或其他性病的主要原因。
其次,男性同性性行为通常采取口交或肛交的方式,尤其是后者,大大加剧了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直肠内的碱性环境很适宜于病毒的生存繁殖,而且肛肠的黏膜薄而娇嫩,其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发生性行为时极易引起破损出血,使病原体从肛门或直肠的破损处侵入,直接进入血液。
而且,男性同性恋往往存在避孕套使用率低的现象,并且相当一部分都和异性组建了家庭或同时拥有异性的性伴侣,这无疑更加剧了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危险性。
我会因蚊子叮咬感染艾滋病吗?
有关艾滋病病毒传播最普遍的荒诞说法之一就是,蚊子或其他吸血昆虫会使您受感染。没有科学证据可以支持这一论点。为了解为什么蚊子对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帮助,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蚊子的叮咬行为。
当蚊子叮咬某人时,不会把自己的血液或者它所叮咬的动物或人的血液注入到它叮咬的下一个人体内。蚊子会喷射唾液,唾液充当润滑剂,以便它能有效地吸取更多血液。黄热病和疟疾会通过唾液传播,但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体内复制,所以病毒不能在蚊子体内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通过唾液传播。
此外,蚊子吸血之后通常不会从一个人身上飞到另一个人身上。它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血餐”,然后才会继续觅食。
(转自39健康网)